The Way I look into Xiao xuanan
11 12月 2022

学摄影就知道肖萱安大名,前年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馆参观武大摄影班毕业生摄影展时,对他有进一步加深。因为很多年前曾记得他拍过长江三峡《纤夫》,就有点印象,这次万林展览了他的三峡佛像印象深刻。

这个摄影班是中国摄影史上很有传奇色彩的群体,办得早,时间长,成就大,国内外著名的摄影比赛都有崭获,我与他们中好几位如彭年生、周国强、李洁军、李晓英等都有过学习、交流。肖先生在2020年也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,也是为这个集体添上光彩一笔。个人认为,他也是湖北摄影界把纪实与观念相并、内容与形式相融的领军人物,独树一帜,遂把肖萱安有关作品找来学习,希望能理清他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思路,以期给自己带来新的突破。

一、关于器材

不能过分夸大器材作用,要量力而行。这是几乎是每一个大师们的看法,肖先生也是这样说。

请听肖先生的说法:关于器材与艺术创作的关系,我向来认为思想是第一位的,如果没有思想,再好的机器也没有用。但话说回来,如果仅有思想而没有设备,那又如何去表现与呈现自己的思想呢?因此,我认为,必要的物质条件准备不能忽视,但不能过分夸大器材作用,要量力而行。

我对器材的使用要求很简单,合乎手感,操作方便即可。对相机的要求是必需具备较高的像素,能够清晰呈现被摄物。

就目前的升级计划来说,我还是会选择富士系列,因为用顺了手。当然,如果市场上出现了比它更好的,也不排除会选择其他。

说到器材选购,对于专业摄影来说,器材不是越高级越好,而是是要对自己创作的题材拍摄与作品风格的呈现更有利,否则,再好的器材也是浪费。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,一定要量力而行,不是有句玩笑说“单反穷三代”。千万不能因为购买摄影器材而影响生活。

二、创作年表

1960年出生的肖萱安,为湖北省宜昌市群艺馆研究馆员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也就是他拿起相机不久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了。他于1984年拍摄了一组名为《纤夫》的作品,对焦了长江三峡龙船河沿线上的一群深藏于高山峡谷间的“裸纤”,极具冲击感和张力的画面给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、人们思想观念还很保守的时代一次震撼的冲撞,引起广泛的关注。可以说从那时起,肖萱安的摄影“视界”就有了“先锋”的意义,并不断延伸、发展至今,成为他创作的基因。然则,观念性的行为艺术创作总会招致各种声音,好的坏的,理解的误解的,纷至沓来,而向来沉默的肖萱安依然选择沉默以对,在他所坚持的艺术创作路上孤独前行,他曾沉寂了十几年,但他的创作却始终未曾停下过脚步。

  他通过行为摄影的方式诠释着他深邃、独特的观念,在摄影界独树一帜。他的观念摄影并不是空穴来风般的抽象意境,而是与一片特定的疆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——三峡库区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,他的足迹不断在三峡行进、深入,他通过敏锐的视角和具有先锋意义的行为艺术在那片在不断上演着“消融”的土地上发出叩问,在观者心中击出一声声回响。